经济学院双周学术讨论会本学期第8次讨论昨晚(12月27日),在我院第一会议室举行。
本次讨论由桂林博士主持。此次讨论会讨论的文献是经济发展手册第五卷《产权与经济发展》(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esley and Ghatak,2009)。由李国民博士导读,王宇峰博士评议。在李国民老师精彩导读中和导读完后,各位老师就该文及其对我们的研究的启示意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热烈欢迎其他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加入我们的学术讨论。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主讲:李国民博士 评议人:王宇峰博士
李国民博士讲的主题是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透过主题衍生出两个具体问题:(1)产权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经济活动的?(2)产权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将该主题的相关文献(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契约与组织经济学)串联起来,将以前的文献观点用一个简单模型表示出来了。李国民博士首先介绍本文使用的方法与得出的结论,并对最新产权与经济发展、产权在组织中配置等的相关论文加以评述。
接着李国民博士详细论述了论文中的模型构建,主要分析资源配置与产权中的几个模型。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模型所讲述的故事和得出的结论。
本文的基本模型是基本模型:一个生产者经济,没有市场和交易。一位农民拥有一块土地。农民在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间劳动之间选择,已达到自己效用最大化。农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生产与生产成果的保护。本文把产权外生发展到产权内生,考察产权对农民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选择改变。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明确产权降低剥夺率,对经济发展有利;(2生产过程中有不安全资产时,在不考虑资源约束下,改善产权将增加生产性劳动。并会提高经济效率;(3)生产过程中有不安全资产时,在考虑资源约束下,生产性劳动与保护性劳动为替代品;(4)不安全产权不在生产过程, 如果不安全产权不涉及生产过程,当不考虑资源约束时,生产性劳动和保护性劳动供给决策相互独立,且 生产性劳动不受剥夺率影响.而考虑资源约束时,和以前一样,生产性劳动和保护性劳动有替代性.如果劳动者效用增加,非生产性劳动会增加, 相应地非生产性劳动会减少.
随后作者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分析了土地所有者在不同效率下对出租和自己耕种的动态选择问题。最后本文对这个模型通过宏观和微观数据做了一个实证分析,
评议与讨论:
王宇峰博士:
1、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文章,作者用一个模型来表述或验证以往文章的结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 本文在做实证分析时,用宏观和微观数据得出的结论相差很大。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里就衍生出一个问题: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产权的大小?他强调这个指标很难找,特别是在要在宏观数据中找会更难,所以他认为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宏观数据检验与微观数据检验结论差别这么大。
3、 作者在论文中引用过中国近期的研究文献,说明作者对中国的研究很感兴趣。但他认为本文对中国历史研究很少,可能是很难找到这方面的文献。他认为用产权等经济学方法分析中国历史,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方向。
袁庆明博士:
该文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建模,说明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产权的影响因素剥夺率、产权不安全对交易的影响。但他认为产权影响增长的因素应该有激励因素,本文并没有突出这一点。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到场老师的讨论:即产权与契约的关系问题。他的观点是:产权与契约不是替代关系,,应该是先有产权,然后才有契约,契约是交易中保护产权的一种手段。
王宇峰博士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本文中讲述的产权与合约具有替代关系,他首先应该分开资源与资源使用两个过程,本文中讲的这种替代关系,是在资源使用时提出的,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无论是使用产权还是使用合约的形式对生产的影响是等价的,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替代的。
饶晓辉博士:
他认为解释经济增长还是应该使用内生增长理论。
吴涛博士:
本文使用的动态规划求解很简单,只要联立方程就能求解结果,简单、经典。本文的模型假设也很简单,又没有少模型中任何一个元素,简化的相当漂亮。
最后,各位到场的老师和研究生就本文的其他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取到很好的效果。
这次读书会是经济学院读书会最后一次,下学期读书会将继续进行。届时,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