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建思政
  党纪条例
  党委工作
  支部建设
  工会工作

树立“法治”自信,推动“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5-05-08] [访问量:]


四月底的阳光明媚,在满心的期待中,我们迎来了第二次党课。

通过第一次党课的学习,我意识到了端正入党动机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党委宣传部部长王金海老师的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又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其中,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伴随着法制建设的春天的来临,我们树立“依法治国”自信的时候到了!

通过这一堂党课,我意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树立法治自信”其实是一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命题。正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树立“法治自信”的基础,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开启了法制建设的春天的当今中国,树立“法治自信”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法治进步,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王金海老师首先是通过几个案例,通过具体的细节和诙谐的语言,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依法治国”的演进和中国法治的进步。譬如薄熙来案的庭审全公开,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自信,当一个案件,敢于在网络上面对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公开审判时,我们难道能够否认这是中国法治进步的体现吗?又譬如周文斌一案中,法官允许周文斌在庭审时脱去看守所的黄马甲这一细节,又难道不是尊重人权、推动法治进步的体现吗?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大老虎苏荣一案,对于这种典型的家族式腐败的打击难道不正是有力地彰显了我党反腐的决心吗?

一方面,从1978年提出“十六字方针”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或许有时受到各种原因有所放慢,但从没有停下,正是这种不断推进的法治进步,为我们树立法治的自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其中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尤其需要树立一种“法治自信”。

王金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今很多人盲目迷信西方的法治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首先西方的法治系统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其次西方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为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法治建设道路,是我们树立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时候到了。接着王金海老师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内涵”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等方面,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当前推进依法治国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过这一次党课,我收获颇丰。从今以后我也要坚定地树立对中国法治的自信,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一份力量。

党课第四小组 张芮茜


Copyright@ 2018-2022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69号 邮编: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