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终稿于近日公布,如愿看到一等奖的名单上出现自己的名字,对于经济学院151班周超同学和他所在团队来说,这段征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于周超来说,最开始选择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更多还是出于兴趣和锻炼自己能力的考虑。生活中的周超热爱运动。他是班级篮球队中积极的一员,球技精湛,也很爱好徒步旅行。选择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其实就意味着周超要把空余的时间都留给比赛准备。更勿论大段的文字说明、难懂的考题和与别的选手的差距,使得比赛对于经济学专业出身且数学建模基础几乎为零的他来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至今都记得班主任吴斌老师和助班肖萌学姐的鼓励和帮助,“世间之事,为之则难者易也”。怀抱勇气,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开始。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从校赛三等奖到全国一等奖,周超面对的,不仅有暑假紧张的培训,有漫长的等待,还有更为艰苦的蜕变。经济学出身的周超没有学过数学建模这门课,更薄弱的基础意味着更多的付出。许多个日夜,周超都在阅读资料书和构建数学模型中度过。“终于做到了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回想起那段有汗水也有喜悦的时光,周超只觉得那是毕生难忘的宝贵经历。“对手的实力都很强,我们之前也没想过可以拿国奖。我们参加比赛的目标其实一直都是提高自身,想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谈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周超同学表示,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同学们在平时就可以注意论文编辑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没有兴趣很难坚持,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参与者的编程能力和数学思维有很高要求,参与者也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真正投入的热情。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有些团队在比赛中的成绩与自身水平不符合,有人说参加此类比赛获奖运气占很大一部分。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努力把关注重点放在完善自身,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名次”,对于周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比赛过程中平和冷静,比赛结束后也是如此。等待时的惴惴不安和初稿名单公布之后的兴奋欣喜已经过去,心情也已经重新归于平静,周超说,现在最开心的,还是终于可以把一些课余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上,自己以后生活的重心也会回到学习和考研,“忘记之前的荣誉和今后可能的结果,不忘初心,享受过程。”
长期以来,经济学院在学生学术竞赛和综合能力提升方面都报以相当的关注。本次数学建模竞赛经院学子成绩喜人,除151班周超获国家一等奖之外,154班孙博同学获国家二等奖,154班王琪、151班刘育峰、杨健康、肖艳、汪海蓉等同学获省级二等奖。相信在学院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努力下,今后会有更多的经院学子走上更高的舞台,获取更高的荣誉。(文/经济学院 欧阳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