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第七届蛟桥经济论坛在蛟桥园北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我院主办,生态经济研究院协办,主题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了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孔凡斌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教授等四位知名专家。院长张利国教授主持本次论坛,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小平教授致辞,校内外400余名师生参会。


范从来教授率先作了主题为“经济增长、收入优先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并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以苏州模式作为切入点,提出了重新思考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关系的问题。指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中低收入阶段,经济增长需要以牺牲收入增长为代价,但在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之后,收入增长将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次,如何实现收入优先。必须重新定位收入的功能,实现由生存工资理论向共享工资理论的理论转变,并通过华为全员持股的案例对理论进行证明。第三,提出实现收入与增长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打通消费渠道。在投资和消费之间,消费是最终需求,当经济跨过了低收入发展阶段之后,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将会显现,因此,扭转土地财政和益贫式增长方式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杨瑞龙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制度的保障”,杨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高质量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一,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制度改革、工业化、全球化、人口红利和高储蓄等驱动力发生了衰减,导致我国步入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经济发展L型过程。第二,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抓手是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其核心机制是认清和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问题。第三,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是提升制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新时期需要相应培育新机制,建立新型生产关系。

孔凡斌教授的演讲围绕“江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这一主题展开。首先,孔教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江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其次,分别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大维度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全方位梳理了江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再次,提出了涵盖五大振兴任务、“八个坚持”原则以及2020年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第四,提出包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宜居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一系列措施和途径。

卢现祥教授作了“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为什么我国要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增长,原因包括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环境污染明显等问题。第二,解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将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大因素归纳为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和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第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基于库兹涅茨效应和熊彼特创新理论,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效率低下,以扭曲成本和价格为代价换取规模增长,却难以产生熊彼特的毁灭式创新。并以美国的页岩油技术开采为例说明基于市场主导的中小企业发展和来自私人风险投资的资金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张利国院长就四位专家的演讲做了精辟总结,随后在自由交流环节,嘉宾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四位嘉宾分别就在场师生提出的“实体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农业产品同质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产业兴旺”、“中日创新、社会保障等制度差异对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如何应对人口生育率下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如何看待房地产贷款占收入比重过大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与深刻的解答。
专家们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会场的聆听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
(文/裘莹 图/周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