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院学术节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融汇学术思想,激荡时代强音。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锤炼学子学术素养,搭建跨学科、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经济学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学术节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精心策划,组织有序,举办的“经济挑战赛”和“时政评论大赛”,吸引了近10个学院的本、硕、博学子及外国留学生的广泛参与,掀起了一场跨越学科、融汇中外的学术思想交流热潮。 为确保学术节系列活动高质量落地,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形成“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精细落实”的工作格局。 
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学院牵头成立由院领导担任组长,以各系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优秀学生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工作组深入调研师生需求,结合经济学科前沿动态与当下时政热点,反复研讨打磨活动细节,确定活动主题与核心议程,确保学术节既兼顾不同学历层次学子的知识结构差异,又促进跨学段学术交流。宣传动员全面覆盖。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模式。线上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各年级班级群等平台,发布活动通知、报名指南及预热推文,详细解读活动亮点;线下组织学生干部深入各学院开展宣讲,邀请专业教师分享参赛经验,激发学子参与热情。后勤保障精益求精。从场地布置、设备调试到评委邀请、赛制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平、专业、舒适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活动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本次学术节的两大特色活动——时政评论大赛与经济挑战赛,以鲜明主题、创新模式和丰富内容,吸引全校本硕博学子及外国留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展现学术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时政评论大赛:思辨交锋中洞察时代脉搏。比赛采用“本硕博联动”的参赛模式,打破了学历层次的壁垒,实现了全方位的交流。“知识抢答”环节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命题,考验了选手们对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与快速反应能力。“团队辩论”环节则深入现实肌理,就“县域经济升级路径”“青年就业破局策略”等具体而微的时代命题展开激烈交锋,辩手们引经据典、数据翔实、逻辑缜密,展现了江财学子心系天下、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经济挑战赛:学术实践中解读经济现实。比赛以“立足学术前沿,解读经济现实”为核心,强调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通过“成果汇报+现场答辩”的形式,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竞赛。参赛作品研究视野开阔,方法严谨。既有聚焦地方现实的深度调研,如对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赋能、吉安峡江本土经济发展、银发经济保障等议题的探析,体现了学子们扎根红土地、服务地方发展的担当;也涵盖了宏观前沿命题的敏锐洞察,如对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等领域的探讨,展现了与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选手们熟练运用计量建模、SPSS数据分析、案例对比等专业研究方法,以翔实数据支撑观点,彰显了江财学子扎实的学术功底。值得一提的是,外国留学生团队采用英语进行成果汇报,结合自身国家的经济实践经验,对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国际议题提出独特见解,为研究注入跨文化视角,促进了中外学术思想的交流互鉴。 



本次学术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经济学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 构建了“本硕博联动、中外学生协同”的学术共同体。活动促进了不同背景的同学们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经济学人才探索了有效路径。实现了“课堂理论”与“社会现实”的深度融合。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对中国乃至全球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生动诠释了“经世济民”的学院精神与文化内核。无论是聚焦县域经济还是探讨青年就业,学子们的研究与思辨始终围绕着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体现了学院立德树人、服务国家的教育追求。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学术节为契机,总结经验、优化创新,持续打造更多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术品牌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锤炼学子素养、服务学科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文/敖钰程黄思宇 江子安 图/经济学院团委学术部)
|